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千 郄晓强)7月10日上午,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2025年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等市直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工人报、河北法治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首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我代表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水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聚焦核心,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25年,我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碧水保卫战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1—6月份,我市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4.6%,7个国控断面中6个水质达到优良,衡水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 100%,切实保障了市民的饮水安全。衡水湖、滏阳河(艾辛庄-子牙河段)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二、重点突破,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一)全力抓好衡水湖生态治理。衡水湖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名片。我们坚持以保护衡水湖生态环境为目标,立足衡水湖生态治理需求,采取多项措施改善衡水湖水体环境。一是坚持多渠道引水,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坚持跨流域调水,充分利用引黄、引卫和岳城水库等渠道,保障衡水湖水资源充足,维持湿地生态水位稳定。近年来,年均引水约5000万立方米。二是开展引水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对卫千渠、冀码渠、清凉江、滏东排河等4条主要引水河道两侧各1km范围内的污染源全面排查,找准污染风险点,开展引水河道综合整治,从源头上减小了污染物的入湖风险。三是封堵取缔引水河渠两侧各类污水排放口,加强衡水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目前衡水湖周边村庄已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四是加密引水期间水质监测,对衡水湖引水沿线水质每日进行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处置,确保实现 “净水入湖” 目标。
(二)加强重点河湖监管。我们实施了重点河流水质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对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同时,安排专人对我市上游每条入境河流自动监测数据进行 24 小时盯守和对比分析,对于每 4 小时出现的数据超标情况,第一时间向有关县市区发出预警。在日常巡查方面,坚持每日对主要河渠进行巡查,对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交办解决,有力保障了全市河湖水质稳定达标。此外,我们还加强了汛期水质监测与研判,积极与水利部门、气象部门沟通对接,协调引水及汛期泄洪工作,督促各县市区落实落细汛期水环境监管措施,扎实做好汛前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强汛期水环境质量监管,积极沟通协调引水及汛期泄洪工作,确保在汛期来临时,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三、系统施治,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依法依规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均划定了保护区。持续排查整治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加强完善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强化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二)开展除黑消劣,打造河清水美的城市环境。2025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目标的收官之年。加强推进城镇污染治理,常态化开展市区河渠黑臭水体巡查,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行动,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景观水体、雨水调蓄空间、城中村蓄水沟渠和坑塘等水体开展全覆盖排查。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开展回头看,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实现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三)坚持水岸同治,全力推进重点污染源管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健全查、测、溯、治工作规范体系,基本完成全市重点河渠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全市共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含雨水口)805个并全部完成溯源和整治,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研究谋划“十五五”规划体系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河湖统领、三水统筹”,突出重点区域,聚焦关键领域,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效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一是持续加强河湖污染防治。进一步强化国省考断面水质保障措施,加大对桃城区、冀州区、武邑县、枣强县等重点区域河湖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力度,确保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二是深入推进衡水湖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督促实施生态清淤、增殖放流、水生植物种植等工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衡水湖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爱水、护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
好,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一、衡水电台:在“十五五”期间,衡水市对于衡水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总体目标和愿景?将如何确保这些目标实现?
答:谢谢您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湿地,被誉为东亚“蓝宝石”。“十四五”期间,衡水湖通过推进立法与强化执法、加强合作与科技支撑、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路径,从改善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为内陆湖泊湖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样板示范。
“十五五”期间,我市举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全面推进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致力于让衡水湖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水平,保障生态引水5000万方,生态水位基本保持在20米左右。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湖区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全覆盖。持续完善法治保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同时,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建立多元资金筹措机制,引入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监测手段,通过精准施策、系统治理,实现衡水湖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衡水日报:近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第二批河北省美丽河湖名单,衡水湖、滏阳河(艾辛庄-子牙河段)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请问,在创建美丽河湖过程中,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方案还从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制定了15项目标。
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我市以衡水湖、滏阳河(艾辛庄-子牙河段)为重点,积极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针对衡水湖,我们通过科学制定引蓄调控用水计划、排查治理引水河道污染源、每日监测沿线水质,2024年完成3次共约5000万立方米的生态引水,保障“净水入湖”;同时推进生态清淤与基底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托《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等法规筑牢法治根基,将生态保护与5A级景区创建结合,提升其生态与旅游价值。在滏阳河(艾辛庄-子牙河段),我们实施河道清淤整治、生态补水、生态缓冲带建设等工程,全面提升滏阳河水质,滏阳河国考小范桥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通过强化河长履职、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河道生态环境;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活动融合,打造众多景观节点,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了河湖生态环境与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成功获评省级美丽河湖。
三、河北日报:衡水市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工作。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充分衔接已有工作基础,按照“以水定岸、明晰责任、差别管理、改革创新”的管理思路,明确入河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
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等方式,对全市入河排污口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建立了完善的排污口台账,全市共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含雨水口)805个并全部完成溯源和整治,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初见成效,有效减少了污水直排入河现象,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后续,我们将从三方面巩固成果、防止问题反弹。一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利用无人机飞检、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对入河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新出现的问题;二是加大日常巡查执法力度,定期对已整治排污口开展“回头看”,对违规排污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三是推动构建“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的水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体系,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需深入采访,会后请与市生态环境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