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衡水讯(记者 张梅胜 邢梅智 胡竞文 张千)9月3日,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以“五个衡水”(即实力衡水、创新衡水、生态衡水、文化衡水、幸福衡水)为主要内容的“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的首场活动,该场活动围绕的主题是“实力衡水”,回顾了70年来衡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衡水市委宣传部调研员李丽主持见面会。全程实录如下:
衡水市委宣传部调研员李丽: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衡水,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宜居宜业,这片滋养了儒家文化、孕育了红色精神的热土,正迸发出崭新的活力。新时代的衡水,正在由“大”到“强”转变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未来、以更自信的笔触描绘未来、以更果敢的担当塑造未来。
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奋斗而勃兴。在新中国7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决定举办以“五个衡水”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和集中采访活动,让各界的朋友更多地认识衡水、了解衡水、走进衡水、融入衡水。
本场活动是我们整个系列活动的第一场,围绕的主题是“实力衡水”。首先进行的是媒体见面会。媒体见面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主题视频的形式介绍一下全市各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是现场互动环节,由我们的嘉宾回答记者现场提问。
现在进行第一部分,请大家观看主题视频。
“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之“实力衡水”。
接下来我们进行现场互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5位市直部门的领导同志作为本场活动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衡水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云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长淼
衡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曹德中
衡水市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副调研员石占贤
衡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彦屯。
请他们围绕“实力衡水”这个主题,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参加今天活动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网等市直媒体;中国衡水(市政府门户网站)、衡水发布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谢谢各位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
现在请各位嘉宾上台就坐,大家掌声欢迎……
好的,现在进入第二部分:嘉宾与媒体记者互动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按照惯例,在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
问题一、您好,我是长城新媒体的记者,请问发改委的石主任,近年来衡水市在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后在项目建设方面将在哪些方面发力,有什么举措?谢谢。
石占贤: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不可替代意识,持续发力,形成了“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有力支撑了投资稳定增长。近三年,我市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00多项,完成投资1360多亿元。海博呈盛数字金融智能智造、和平铝业高端铝型材等大项目、好项目持续开工建设,支撑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三年来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1-7月份,我市固投增速达到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二是有力促进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引进建设了中广核生物天然气、蒙牛高端奶、正大肉鸡全产业链、以岭药业、九号仓物流中心、华特稀土催化剂等一批高端高质项目,引领了全市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135项省市重点在建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达到68项,占比超过50%。
三是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项目,靠增量调整产业结构。围绕“3+2”现代产业新体系实施项目,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三大主导产业;谋划布局(服务机器人和数字信息安全)两大未来产业。围绕 “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三年倍增计划实施项目,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目前正在推进智慧城市、京东大数据中心、雄安(衡水)超算中心等一批项目。
四是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催生了我市一大批骨干企业,打造了我市工业企业的“航空母舰”。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规上企业325家,年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92家。瑞丰动力、养元饮品分别在香港和上交所主板上市,海伟石化、深州阳煤靠项目建设成为行业巨人。
为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我们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招商引项目。推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促进民间投资9条等政策措施,今年又出台了《改进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1+5系列政策文件;设立驻京、沪、粤三个招商办事处,开展“敲门招商”。叫响了“走遍千山万水,投资就到衡水”品牌。
二是打造平台上项目。以“一谷一港一中心”三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建成“中科院+”“院士+”“雄安+”“中关村+”四大创新协同共同体,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已启动钒钛全系等10个百亿元高新技术项目。建成12家院士工作站,促成和引进项目21项。
三是完善机制抓项目。压实主体责任,“再忙也不能丢项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等“1+3”系列文件。实施项目建设“三个三”推进机制,每年举办三次集中开工、三次集中招商签约、三次项目观摩拉练活动。对省市重点项目实行市县领导分包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将重点项目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周督月调,倒逼进度。在市级媒体开辟“项目建设大巡礼”“项目建设大家谈”专栏,浓厚了项目建设氛围。
四是优化服务助项目。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照通”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行政审批局全覆盖。建立项目服务的“六个一”机制。扎实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组织“送政策、办实事、抓落实、促发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政府陪行长走企业”活动,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885家,放款733家,放款额度208亿元。
五是深化改革促项目。在全市省级以上园区试行“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变“项目等地”为“地选项目”。对“双基”项目试行“一会三书一证”改革,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
谢谢。
问题二、您好,我是衡水晚报的记者,我想请工信局的曹局长,介绍一下衡水市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概况以及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的“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振兴工作的有关情况?谢谢。
曹德中:衡水经济以县域经济为主,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民营经济以特色产业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县一业、多县一业、一县多业”格局。目前全市共有28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涉及45个行业、4000个品类。安平丝网占国内市场85%,衡水高新区工程橡胶占国内市场60%以上,景县橡塑制品占国内市场40%。2018年,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2705亿元,从业人员66万人,分别占全市的69%和82.7%。
今年以来,我市确定了“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9”,指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列入省重点支持帮扶的9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到2022年营业收入比2018年翻一番,总额突破1900亿元;这9个集群分别是:枣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和毛皮产业集群、武邑金属橱柜产业集群、深州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安平丝网产业集群、故城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景县橡塑制品产业集群、阜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5”,指衡水市确定的市级重点打造的5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这5个集群到2022年营业收入总额由2018年的99.7亿元,增长到170亿元,这5个产业集群分别是武强乐器产业集群、饶阳智能轨道交通信号器材产业集群、阜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景县铁塔钢构产业集群、冀州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今后的工作开展中,我们将实行市级统筹、部门指导、县级主体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特色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抓好顶层设计、平台建设、龙头培育、协会建设、品牌标准、项目建设、人才培育、开发区建设等8项重点工作,确保4年圆满完成发展目标,做大做强“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问题三、您好,我是衡水日报的记者,近年来衡水市外贸出口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和质量效益的大幅提升,请商务局的杨局长介绍一下全市外贸出口情况。谢谢。
杨云:下面,我把衡水市外贸出口情况作一下简要回答。
近年来,市商务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和工作要求,坚持保增长、转提升、调结构、稳外需,精准施策,大力帮扶,全市外贸出口发展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出口总量在全省占据一定份额,出口的增幅连续几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出口依存度曾达到20%左右。2013年首次突破外贸出口30亿美元,2016年外贸出口的增幅在全省名列第二,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奖励资金100万,2018年出口总值完成197亿元人民币,是“十五”末的4.4倍、 “十一五”末的1.7倍、“十二五”末的1.3倍,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当前,外贸出口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衡水的外贸出口企业已经达到了1800家,其中外贸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1家,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27家。我们这些企业面对当前的形势积极的开拓,出口商品种类实施多样化,出口产品达到1000多个品种。近几年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出口产品远销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伙伴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另外非常注重示范基地作用,目前衡水市拥有 “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有3个分别是:安平金属制品、枣强大营裘皮、故城裘皮基地;另外还有3个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精细化工(衡水)基地、武强县乐器基地、景县机械加工制造基地;河北金音乐器集团入选国家文化出口产业重点单位,为河北省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我市出口已经形成了皮毛、化工、丝网、纺织品及服装、机械设备及零件等五大出口主导产业,占全市出口总值的90%以上,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拳头产品。“天下裘都”大营的皮毛产业集群,占据国际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奠定了裘皮制品流行趋势发布中心地位。“世界丝网看中国,中国丝网看安平”,安平丝网产销量、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远销130个国家和地区。河北英凯模金属网有限公司,产品领先世界水平,拥有国际自主品牌,为河北省外贸品牌优势企业,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市的癸二酸化工产品出口销量占据国际市场的80%以上。京华化工年出口超亿美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质量最优、产品最全的癸二酸知名生产企业,产销量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这是衡水外贸发展的基本情况。
自去年以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我市外贸出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外贸发展情况,成立了五个外贸帮扶领导小组,市领导亲自挂帅、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市外贸发展有所回升,降幅进一步收窄。下一步,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外贸出口企业,进一步开展攻坚帮扶行动,使我市外贸出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为衡水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问题四、您好,我是衡水电视台《衡水新闻》的记者,请问市农业农村局的张局长,衡水市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张彦屯:首先,谢谢你的提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不仅要生产出好产品,又要卖出好价钱。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做好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多了、大了、强了,产业发展的动能才会强劲,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对此,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主体。
全市农民合作社已发展到1.4万家,当务之急是提升办社水平,增强服务带动能力。为此,我们选定了一批基础条件好的合作社,从民主管理、财务规范和合作服务等方面入手,进行规范提升,以点带面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家庭农场是重要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我们主要从示范创建方面做好培育工作,全市定期开展示范农场认定活动,现已培育省级示范农场109家,市级示范农场400多家。
第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我们坚持外引和内培并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一是开展农业大招商,近年来,故城正大、饶阳贵澳、中化农业等一批域外项目在我市落地投产,2019年,全市成功签约近20个农业招商项目。二是坚持每年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新项目,2019年全市谋划实施了102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其中,有12个列为省重点项目。
第三,推广先进经验。
围绕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我们积极推广冀州门庄合作社“土地托管”和阜城阜星农业公司“八统一分”模式,这两种模式实现了规模经营、提升了产业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具有在全市推广的价值。目前,两种经验模式已成为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全市共有1000多家农机合作社,开展托管或半托管服务。
谢谢大家。
问题五、您好,我是河北日报的记者,衡水市作为“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和“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两个国家级试点,请市行政审批局的王局长介绍一下工作开展情况?谢谢。
王长淼:非常感谢你对行政审批工作的关注,首先我局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当作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红利,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审批服务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为改革突破点,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和“衡水市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两个国家级试点工作,着力建设京津冀发展环境高地。
围绕企业开办更加便利,破解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准入准营问题。在全面推广个体工商户云窗办照的基础上,开展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改革。在审批依据不变、审批条件不变、审批门槛不变的前提下,推行企业开办“一照一证”改革,将登记、备案类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拟将划入行政审批局的所有涉企许可事项,合并为一个“企业经营(生产)许可证”,通过扫描加载到许可证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企业所办理的全部经营(生产)许可情况。通过登记机关在网上受理、核准、发照(证)、公示和归档的登记方式,按照前台一窗受理、后台自动流转、分类并联审批,将企业从准入到准营的时间压缩至5天以内(登记注册不超过2个工作日,许可证审批不超过3个工作日),实现企业从准入到准营开办时间全国最短,实现企业“一照一证”走天下。目前已完成20个高频事项梳理,系统搭建正在推进中。
围绕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整体划转、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的同时,按照“统一审批体系、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审批平台、统一数据资源、统一监管方式”模式,在省政务办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市县联动,进一步优化流程、压减材料、提升效能,推动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流程、行政审批服务、行政审批受理场所和行政审批监管五个方面的标准化,努力打造全省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模板。目前已编写103项标准操作规程,以业务流程标准化促审批服务规范化的大幕徐徐拉开。
谢谢大家!
衡水市委宣传部调研员李丽:
本场主题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