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在家?没浇地啊?”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庄子头村民白庆龙问道。
“你不知道,咱合作社的1000多亩地都浇完了,我现在浇地不用出门,在家动动手指把地就浇了。”衡水市志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志旺说。
在咱衡水冀州区,农田灌溉已经不是个单纯的体力活儿,徐家庄乡庄子头村打造了粮食生产现代化示范田项目,建设了数智农田综合管理平台,让种地变得像点外卖一样简单,土壤干了,手机一键“续水”,肥水自动配送,庄稼“喝”得刚刚好。
田间地头的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气象监测仪就像农田的“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天气状况。数据传到后台,专家团队精准分析,该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制定出最合理的“喂养方案”。
“这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首部,包括了过滤系统和施肥系统,过滤系统通过两层过滤,确保水质的干净,达到灌溉的需求,施肥系统包括混肥机和智能施肥机,混肥机保证肥料的充分溶解,智能施肥机通过精准的配肥将肥料注入管道系统。”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人民政府科员陈子桐说。
眼前的就是水肥一体化的执行终端——电动球阀,球阀由太阳能板进行供电,手机可以远程开关,浇水施肥一键搞定,系统还能实时监测水压和流量,水通过支管和滴灌带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水肥的利用效率也相当给力。
“以前浇地都是凭感觉,现在小麦吸收了多少肥,浇多少水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不出户就能搞定,省心又省力。”衡水市志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志旺说。
有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庄子头村的粮食生产现代化示范田2024年种植的3000亩玉米,亩产达到930公斤以上,亩均增产230公斤,亩均增收300元左右。
主播:李珊珊
文案:李珊珊
后 期:李珊珊
海 报:李珊珊
摄像:李珊珊 张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