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衡水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千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文婧)7月10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衡水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衡水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1—6月份,该市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4.6%,7个国控断面中6个水质达到优良,衡水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体标准。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针对衡水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及成效进行了介绍。
全力抓好衡水湖生态治理。衡水市坚持多渠道引水和跨流域调水,保障衡水湖水资源充足,维持湿地生态水位稳定;开展引水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对卫千渠、冀码渠、清凉江、滏东排河等4条主要引水河道两侧各1km范围内的污染源全面排查,从源头上减小了污染物的入湖风险;封堵取缔引水河渠两侧各类污水排放口,加强衡水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密引水期间水质监测,对衡水湖引水沿线水质每日进行水质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处置,确保实现 “净水入湖” 目标。
加强重点河湖监管。衡水市实施重点河流水质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对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安排专人对该市上游每条入境河流自动监测数据进行24小时盯守和对比分析,对于每4小时出现的数据超标情况,第一时间向有关县市区发出预警。在日常巡查方面,该市坚持每日对主要河渠进行巡查,加强汛期水质监测与研判,督促各县市区落实落细汛期水环境监管措施,扎实做好汛前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在汛期来临时,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衡水市依法依规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截至目前,衡水市各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均划定了保护区。持续排查整治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加强完善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强化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开展除黑消劣,打造河清水美的城市环境。衡水市加强推进城镇污染治理,常态化开展市区河渠黑臭水体巡查,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行动,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景观水体、雨水调蓄空间、城中村蓄水沟渠和坑塘等水体开展全覆盖排查。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开展回头看,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确保实现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全力推进重点污染源管控。进一步健全查、测、溯、治工作规范体系,基本完成全市重点河渠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衡水市共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含雨水口)805个并全部完成溯源和整治,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霍纪东表示,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加强河湖污染防治。进一步强化国省考断面水质保障措施,加大对桃城区、冀州区、武邑县、枣强县等重点区域河湖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力度,确保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深入推进衡水湖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督促实施生态清淤、增殖放流、水生植物种植等工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衡水湖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爱水、护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