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胜利西路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和衡水市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卢婉凤 李珊珊
2025-09-05 09:03: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卢婉凤 李珊珊)9月4日上午,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衡水市民生实事项目”系列之“胜利西路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和衡水市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主题新闻发布会,衡水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呼俊岭和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艾汝辉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是“2025年衡水市民生实事项目”系列主题发布会之一,主题是胜利西路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和衡水市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分别由衡水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呼俊岭和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艾汝辉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等市直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工人报、河北法治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首先,请衡水高新区进行发布。

  衡水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呼俊岭: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胜利西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干道,其排水防涝能力一直备受关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下,胜利西路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现已顺利完成,下面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项目情况。

  一、项目背景

  胜利西路始建于2001年10月,道路与管网建设时间久远,历经多年使用后,出现了年久失修的状况。原本管径仅800mm的雨水管网,承载能力较弱,难以应对较大降雨。并且胜利西路地势较低,每逢强降雨天气,排水不畅问题凸显,路面积水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影响到城市的正常运行。胜利西路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作为民生工程,大力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保障市民的生活品质。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一系列改造措施,增强胜利西路的排水能力,有效解决积水问题。确保在不同强度降雨的情况下,道路排水都能保持顺畅,为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保障,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让市民不再受积水困扰。

  三、项目实施情况

  自项目启动以来,各参建单位紧密协作,我们秉持着对市民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推进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充分考虑附近居民的出行需求,对施工路段进行分段施工,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目前,胜利西路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已圆满完成,道路也已顺利通车。在此次改造中,我们新增加了管径1200mm的雨水管网2条、管径600mm的污水管网2条 ,共计铺设雨水管网2441米、污水管网2490米,极大地提升了汇水收集能力。同时,安砌雨水检查井77座、收水口162座,污水检查井46座,确保雨水能快速进入排水管道,并且保证了排水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让排水工作更加高效可靠。此外,我们还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3.98万平方米,更新路缘石9274米,修复人行道地砖7200平方米,恢复交通标线4000米 ,全方位确保道路通行条件良好,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度。

  胜利西路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的完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切实有效改善了市民出行环境和城市环境。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工作,持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致力于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艾汝辉: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城市管理与民生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城市交通顺畅是群众出行的基本诉求,更是城市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铁路立交桥作为市区交通的关键枢纽,由于地势低洼,每逢暴雨天气,极易出现内涝情况。这不仅会引发交通堵塞,降低群众出行效率,还会对过往车辆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把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并要求我局牵头负责、全力推进。作为城市管理的主管部门,我局坚决扛起“保民生、护安全、优环境”的责任,锚定“消除内涝隐患、构建长效保障”目标,科学规划、高效施工,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雨天过桥难”问题。下面,就项目实施的整体情况向大家作详细介绍。

  一、聚焦民生痛点,精准锚定项目方向

  在项目启动前,我局组织专业团队对市区中华大街、育才街、新桥北街等铁路立交桥开展全面调研,梳理出三大核心问题:一是排水动力严重不足,原有泵站规模偏小,如中华街泵站原排水能力仅900立方米/小时,暴雨时南侧排水系统失衡,路面积水倒灌形成回流,加剧内涝;二是蓄水缓冲能力薄弱,老旧蓄水池有效容积不足,且与道路雨水管网衔接不畅,雨水收集和排放效率低下;三是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弱,强降雨时路段积水深度常达30厘米以上,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我局立足“标本兼治、长效管用”原则,制定明确项目目标:一是构建“泵站群-调蓄池-河渠”立体化排水体系,实现雨水直排河渠,大幅减少市政管网承压;二是内涝防治达到省定标准,确保极端降雨天气下道路通行安全;三是完善配套设施与管护机制,保障项目长期稳定运行,从根本上破解铁路立交桥内涝难题。

  二、坚持系统施策,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为确保项目实效,我局从“提动力、扩容量、连网络”三个关键维度发力,统筹调配人力、技术、设备资源,全面升级排涝系统:

  (一)升级泵站设备,筑牢排水核心动力

  针对原有泵站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局对中华街、育才街、前进街、新桥北街4座泵站进行核心扩容改造。其中,中华街泵站排水规模从900立方米/小时提升至1850立方米/小时,配置2台350立方米/小时、1台1150立方米/小时的大功率水泵;育才街、前进街、新桥北街泵站均达到1700-1850立方米/小时的排水规模,同时中华街、育才街各新增1台200KVA变压器,新桥北街新增1台160KVA变压器,保障大功率设备稳定运转。改造后,4座泵站总排水能力较之前提升120%以上,有效解决了“排水慢、动力弱”的核心问题。

  (二)新建调蓄设施,拓展雨水缓冲空间

  为避免暴雨时雨水集中涌入管网造成拥堵,我局在3座泵站院内牵头新建梯级调蓄池,总容积达400立方米——其中中华街泵站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育才街泵站新建200立方米蓄水池、新桥北街泵站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调蓄池可在暴雨初期临时储存雨水,实现“错峰排水”,大幅提升排涝系统的弹性和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为后续快速排沥争取时间。

  (三)联通排水管网,构建协同排涝格局

  为打破原有“单站排水、管网承压”的局限,我局统筹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工程,累计铺设各类排水管道2960米。其中包括:中华街泵站新增管径600毫米管道1550米、育才街泵站新增管径800毫米管道890米、新桥北街泵站新增管径600毫米直排管道460米。通过管网改造,形成“中华街泵站→育才街泵站→前进街泵站→前进街明渠”“新桥北街泵站→滏阳河”的两条直排路径,让雨水直接排入河渠,不再依赖市政管网中转,实现跨流域协同排涝,大幅提升整体排水效率。

  三、凸显民生实效,项目落地惠及群众

  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经多轮降雨实战检验,成效显著,真正实现了“解民忧、惠民生”的初衷:

  (一)消除内涝隐患。今年入汛以来,市区经历3次强降雨,最大日降雨量近110毫米,接近内涝防治标准。改造后的中华大街、育才街等铁路立交桥均未出现任何积水,过往车辆、行人通行顺畅,“雨天堵在桥下、涉水冒险通行”的场景成为历史。

  (二)优化排水格局。雨水通过专用管网直排河渠,有效分流了市政管网压力,汛期市区主次干道管网拥堵率下降60%,间接保障了周边小区、商业街区的排水效率,提升了整个城市的防汛能力。

  (三)保障稳定运行。新增的变压器、蓄水池等配套设施,确保泵站在连续降雨天气下24小时稳定运转,未出现设备故障、排水中断等情况,系统可靠性和群众出行安全感大幅增强。

  四、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解决内涝问题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久久为功”。下一步,我局将从“建、管、护”全链条发力,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一是强化日常巡查,安排专人每周对泵站设备、调蓄池、排水管网开展全覆盖排查,检修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施“无堵点、无故障”;二是开展定期维护,每季度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水泵、变压器等核心设备进行全面检测,每年开展一次管网清淤疏浚,保障设施性能长期达标;三是优化应急保障,结合降雨数据动态调整泵站运行调度方案,储备备用水泵、管道配件等应急物资,制定设备故障、极端降雨等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确保排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持续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

  好,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衡水广播电视台:项目完成后,后续如何确保项目长期发挥作用?请市城管局和高新区分别介绍一下。

  艾汝辉:为保障项目长效运行,我局已制定“全周期、常态化”的管护方案:一是明确责任闭环,由我局统筹监管,成立专项管护小组,落实“日巡查、周调度、月总结”机制,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管、管到位”;二是细化维护举措,日常巡查中重点检查雨水堵塞、水泵运行噪声、调蓄池水位等情况,发现问题1小时内响应处置;每季度联合设备厂家开展专业检修,重点检测水泵电机、变压器性能;每年雨季前完成一次管网全面清淤,避免泥沙淤积影响排水;三是强化应急准备,储备2台备用水泵、500米应急管道等物资,针对设备故障、极端降雨等情况制定详细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出现问题能快速抢修,让项目长期稳定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呼俊岭:为确保排水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我们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建立了定期巡检制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排水管网、检查井、收水井等设施进行周期性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问题。二是利用智能化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排水管网的水位和流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迅速响应。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作用,及时巡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维护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衡水日报:衡水高新区接下来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方面,还有哪些重点方向?

  呼俊岭:我们接下来将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宜居城市、安全城市、绿色城市为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持续优化交通路网,对部分老化道路进行维修改造,打通断头路,提升通行效率;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托幼等问题,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三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包括河道清淤、绿地建设,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将这些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清单,逐步推进实施,最终让高新区的基础设施更完善、民生服务更贴心,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河北日报:请问艾局,市区铁路立交桥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完工后,在实际降雨中具体表现如何?能否结合实例说明效果?

  艾汝辉:项目完工后,我局安排专业团队持续跟踪监测,已顺利应对3次强降雨考验,其中最大一次日降雨量近110毫米,接近项目设计的内涝防治标准。以改造前内涝最严重的中华大街铁路立交桥为例,过去只要遇到50毫米以上降雨,该路段就会出现20-30厘米积水,车辆无法通行,需3~4小时才能排净;而此次85毫米降雨过程中,通过升级后的泵站快速抽排、调蓄池临时存水,路面始终无积水,过往车辆、行人正常通行,未出现任何滞留情况。从“雨天堵死”到“暴雨畅行”,项目效果达到预期,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心头患”。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陈丽琳: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需深入采访,会后请与相关单位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衡水,召开,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张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