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衡水市林长制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卢婉凤
2025-10-17 17:06: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卢婉凤 张文婧)10月16日上午,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5年衡水市林长制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王彦春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陈丽琳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陈丽琳: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2025年衡水市林长制工作推进情况,由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王彦春同志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等市直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工人报、河北法治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首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王彦春: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长办公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林长制工作的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严格按照“二三四”抓落实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高位推动,层层压实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总林长通过主持召开总林长会议、联合签发林长令等方式,高位推动各级责任落实。各市级林长积极履职,依托巡林督查、督导调度、批示指示等多种途径,统筹推进国土绿化、灾害防控等林业重点任务。目前,市县两级累计召开总林长会议11次、签发林长令25个,开展巡林督查300余人次,有力保障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落地见效。

  二、部门联动,深化协同共治

  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构建林长制“多元共治”格局。组织部门将林长制纳入综合考核和党校培训内容;宣传部门策划系列报道,持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保障衡水湖保护、国土绿化等重点任务;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制定森林防灭火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应急演练;公检法系统深化“林长+”协作,设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推动补植复绿,依法打击涉林违法行为;文旅部门指导实施衡水湖景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举办樱花季等品牌活动,推出“湖城绿动·夏日寻趣”等特色旅游线路;交通运输、城管等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林长制由“单线作战”向“整体联动”深化。

  三、强基固本,提升治理效能

  全市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林长体系,共设立林长9332名、护林员6235名、执法人员1302名,设置林长公示牌3846块,形成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化治理格局。同步更新林长名单及责任区域,印发履职提示函,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推动管护能力与服务效能“双提升”。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一核多点”示范体系,重点建设衡水湖湿地、阜城千顷洼森林公园、枣强槐文化生态园等特色示范点,探索“湿地修复+文化传承+森林康养”复合型生态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增强林业发展新动能。

  四、聚焦重点,筑牢绿色屏障

  (一)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任务。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总林长一号令精神,围绕“一环两区”总体布局,聚焦“三网千村”重点区域,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绿化1.54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1.2万亩)的128.3%;完成营林面积23.35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6万亩)的145.9%。在今年4月25日全省春季造林绿化现场推进会上,省林草局通报我市国土绿化任务完成率位居全省第四。

  (二)扎实建设省级森林乡村。以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重点围绕道路街巷、住宅庭院、沟渠坑塘绿化和环村林建设,高标准实施村庄绿化提升和省级森林乡村建设工作。目前,桃城区南赵村等80个村庄绿化提升村已完成建设任务,共栽植各类树木3.44万株,折算面积710.35亩,任务完成率达115.6%。

  (三)森林资源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批准采伐蓄积3.17万立方米,保障森林资源依法保护与有序利用。依法开展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完成29宗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查,总面积19.3277公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圆满完成林草湿荒普查各项内外业工作,调查核实开工率与内业属性赋值完成率均达100%,成果数据已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

  (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省级改革部署,探索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机制,推动规范流转与规模经营。武邑县成功入选省级集体林权收储经营模式试点,桃城区与武邑县同步纳入省级林木采伐审批管理试点。作为全省首家林权收储机构,武邑县林权收储中心于3月28日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我市在林改方面取得关键突破,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衡水样本”。

  (五)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本轮整合优化后,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地共2类2处,分别为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阜城县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4404.73公顷。因经评估丧失自然属性,故城县里老及河北景洲省级森林公园已申请撤销,《衡水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已于6月17日上报省林草局。

  (六)加强湿地修复与野生动物保护。启动编制《衡水市湿地保护规划》《衡水市重要湿地修复方案》,推动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2025年中央财政衡水湖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结合“爱鸟周”等活动,开展野生动物与湿地保护普法宣传,强化春秋季候鸟迁徙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野生动物救助,实施“清风2025专项行动”,启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办结野生动物行政许可事项21件,同步加强批后监管。

  (七)筑牢森林火灾防线。全市持续保持森林“零火灾”良好态势,核心在于狠抓责任落实与源头管控。通过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及林业经营单位的四级防火网格,层层压实防火责任;严格野外火源管理,深化“六清”隐患排查,累计清理林边、地边、路边及隔离带1900余公里,出动基层护林人员2.6万余人次;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2万册,发送短信提示3.2万条次;强化与气象部门协作,发布森林火险气象预警预报10期,全方位筑牢森林防火屏障。

  (八)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构建“内外双防”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精准推进美国白蛾、春尺蠖、杨扇舟蛾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阻隔松材线虫病传入。组织开展全市林业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演练,系统开展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和松树钻蛀类害虫调查工作。累计防治林业有害生物124.65万亩次,其中防控美国白蛾105.51万亩次,实现了重大虫害“零成灾”和检疫对象“零传入”的防控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衡水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陈丽琳:

  好,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衡水广播电视台:请介绍一下今年国土绿化工作有何特色?

  王彦春:感谢您的提问!今年,我市国土绿化工作主要围绕“提质增效、全民参与”展开,形成了三方面特色:

  一是示范引领,全民响应。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国土绿化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分管领导深入一线协调落实。3月12日,市领导在武邑县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157万人次参与,累计植树(含折算)479万株,形成党政带动、社会响应的良好绿化氛围。

  二是科学布局,系统治理。立足全市林草资源本底,统筹生态功能与空间关联,构建以“一环两区”为核心(即:衡水湖生物多样性守护环、大运河生态防护功能区、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三网千村”为重点(即: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和千村绿化)的平原绿化综合体系,提升生态建设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创新机制,拓展渠道。全面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新建县级基地11个、市级基地1个,申报省级基地1个。积极推广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方式,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衡水日报:林木采伐管理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关键环节,请介绍全市在规范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成效。

  王彦春:感谢您的提问!规范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是落实林长制、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我市始终将采伐管理作为森林资源监管的重点,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强化监管,推动采伐管理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坚决依据省级下达的采伐限额实施管理,杜绝超限额、无证采伐等行为,从源头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二是精准界定采伐许可范围。根据商品林、公益林等不同林种属性,分类制定采伐政策,细化公益林采伐管控要求,确保审批范围清晰、权责统一。

  三是规范审批流程标准。对采伐申请、材料审核、现场查验、许可决定等环节制定统一规范,加强与审批部门协同,提升审批标准化水平。

  四是推行采伐监管清单制度。建立采伐许可与监管台账,实现从申请、审批、采伐到监管的全链条可追溯、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依法批准采伐蓄积3.17万立方米,未发生违规审批和超范围许可问题。通过规范采伐管理,既保障了林业生产的合理需求,也有效维护了森林资源总量稳定与生态功能,为全市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衡水电视台:近年来,随着普法宣传持续深入,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断提升,通过救助热线等渠道咨询与求助的情况也明显增多。请简要介绍全市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王彦春:感谢您的提问!为及时有效地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助工作,我市于2022年4月正式设立衡水市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开展救助工作。

  截至2025年8月,中心累计收容救助野生动物4225只(头)。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7只(大鸨、东方白鹳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64只(头)(红隼、大鵟等),省重点及“三有”动物548只(头),不在等级的野生动物3406只(头)。经科学救护与健康评估,已对符合放生条件的3038只(头)野生动物实施规范放归。

  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继续支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自觉抵制捕猎、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陈丽琳: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需深入采访,会后请与市自规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绿化,国土,新闻发布会,衡水
责任编辑:卢婉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