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招商、上项目、优环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千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卢婉凤 通讯员 殷蕊)2月13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强招商、上项目、优环境”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2025年,衡水市科技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强招商、上项目、优环境”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强化服务意识,深化科技合作,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衡水市科技活动周暨国防科普进校园活动现场。衡水市科技局 供图
衡水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夏金峰介绍,2024年,衡水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180家,4支创新团队晋级省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决赛,“永银团队”获一等奖;承担28项省级科技项目,争取专项资金2716万元,全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在安平启动,武强县创新能力升至A类;新建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企业获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丝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获省立项支持;组织召开20余场产学研对接活动,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10.05亿元,同比增长32.34%;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发放科技贷款3.43亿元,5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人获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2025年,衡水市科技局将把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新建布局一批、优化提升一批”的思路,着力在增量提质上下功夫。
——服务产业创新,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上求突破。
打造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立足产业需求,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深入推进丝网、交通工程产品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提质增效,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聚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衡水市重点推进丝网产业中试示范平台、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安平分中心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推进安平丝网产业创新应用场景实施,吸引更多丝网产业前沿技术、新产品到衡水进行场景验证和产业化。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衡水赛区暨第六届衡水市创新创业大赛现场。衡水市科技局 供图
——培育创新主体,在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上求突破。
提高科技孵化器孵化能力。对标国家和省级标准,进一步加强科技孵化器能力建设,引导现有科技孵化器面向重点领域实施精准孵化,高效培育科技型企业。积极培育优质初创企业。加强优质初创企业和团队的挖掘与遴选,积极组织参加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科技、发展潜力广阔的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持续增强创新创业活力。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扎实推进研发机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科技服务,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力度,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
北京化工大学最新科技成果发布暨校企对接交流活动现场。衡水市科技局 供图
——开展技术攻关,在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上求突破。
强化研发项目储备。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导向,立足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一批科技项目,择优纳入省级以上项目申报储备库,通过加强跟踪指导和资源倾斜,争取上级科技计划支持。强化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作用。聚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高性能材料、功能食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作用,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依托重点企业、瞄准重点领域、联合重点院校,协同共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众筹科研”新模式。以需求为牵引,推动“众筹科研”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加快聚集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效能,助推衡水市产业转型升级。
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走访,深入企业车间查找技术难题症结所在。衡水市科技局 供图
——深化科技合作,在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上求突破。
搭建校企对接桥梁。常态化组织开展院校专家进衡水、企业家进院校等产学研对接活动,搭建面对面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技术、成果、人才等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加速更多科技成果在衡水市落地转化。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团工作。积极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团,聚焦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匹配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专家,组团开展“一对一”帮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支持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的中试熟化基地列入京津冀中试熟化基地地图,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来衡转化。积极鼓励企业参与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推动衡水市更多优秀成果走向应用场。
——优化创新生态,在营造浓厚创新氛围上求突破。
强化科技政策培训。聚焦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技术合同登记、平台建设等内容,持续开展科技政策辅导培训活动,推动各项科技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支持有意愿的县市区设立创新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政银企对接交流平台,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关注支持科技型企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精心组织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浓厚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