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水市以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治理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截至目前,衡水市已治理支斗农毛渠428.02公里,主干河渠整治长度达82.09公里,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14.79万亩。此外,全市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全面完成,4992个行政村用上了长江水。
打通堵点:精心谋划水网建设
衡水地处华北平原,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曾长期制约着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了打破这一瓶颈,该市立足实际,高瞻远瞩,精心谋划水网建设。以实施坑塘河渠清淤扩容、疏浚贯通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支斗农毛渠整治、地下水水源置换、高标准农田等工程项目建设,打通堵点,引水入田。
武强县后西代村村民范广松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我们村浇地用上了大河的水,特别方便,水质也挺好,庄稼产量也增收不少,种田条件越来越好了。”武强县聘请省市水利专家共同编制了《武强县水网建设规划(2023—2027年)》。在这一规划的引领下,武强县致力于打造“一环七横八纵百塘”的现代水网格局。“一环”作为核心骨架,串联起各个水系,实现水资源的循环流动;“七横八纵”的河渠网络如同毛细血管,将水资源输送到每一个角落;“百塘”则发挥着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据《衡水市2025年度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一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行动在11个县市区以及衡水高新区、滨湖新区全面打响。通过河渠坑塘调蓄、引调水工程和农业灌溉水源置换等措施,各县市区纷纷构建起多源互济的现代水网体系。
今年,衡水市计划治理支斗农毛渠1130.45公里,新建或恢复固定式泵站(扬水站)1193个,整治疏浚贯通坑塘1400座,治理河渠325.37公里,改善提升、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约53.4万亩,新增蓄水量约2385.04万立方米。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灌溉效率。
聚焦灌溉:改善农业用水结构
衡水市严格取水井管理,旱作雨养、季节性休耕项目实施期间以及正常来水的水利项目区严禁启用机井。落实“三级机井管理机制”,非农机井全部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对全市范围内31636眼深层农灌机井安装取水在线计量监测设施。
持续打好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高质量完成《衡水市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制定出台《衡水市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去年以来,全市共治理支斗农毛渠约2215公里,新建或恢复固定式泵站1164组,整治连通蓄水坑塘139座。全面启动实施坑塘河渠清淤扩容、疏浚贯通工程建设,持续加大灌区建设项目申报力度。
为确保地表水灌溉的顺利实施,衡水市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市委农办成立5个春灌工作督导帮扶组,深入包联县市区,针对科学春灌、巩固压采治理成效、农技指导等方面进行帮扶。同时,继续实行引水调度“提级管理”,秉持“先槽蓄再开闸”原则,确保有序输水灌溉。
截至2024年底,全市地表水灌溉面积达到514.5万亩。地表水灌溉的推广不仅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还提高了灌溉效率,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地可以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水产养殖等。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例如,景县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引入滴灌、喷灌等先进设备,搭配科学灌溉管理模式,实现水资源精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充足精准的水分供应让农作物生长周期更稳、养分吸收更足,产量、品质均显著提高,让农民的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
水源置换:提升生产生活品质
水网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用上了方便、干净的地表水,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自2016年起,衡水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将所有农村人口纳入江水置换范畴。到2021年6月底,全市所有县(市、区)全域完成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4992个行政村332.21万农村人口用上了长江水,彻底改变了农村人口长期饮用地下水、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目前,衡水市已建成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13处,其中,城市管网延伸工程8处,千吨万人供水工程5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100%,全市农村人口饮水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全部达标。
坑塘、河渠的整治和疏浚,增加了水域面积,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地表水灌溉的推广减少了化肥、农药随地下水渗透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如今,乡村处处可见清澈的水流、翠绿的植被,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正逐渐成为现实。故城县五户村利用坑塘资源打造的“水云间”,在坑塘治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坑塘资源多元价值,对坑塘周边进行绿化,精心建设景观节点,增设休闲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成为群众休闲娱乐聚集地。
号角声声催奋进,破浪前行展雄威。目前,该市2025年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已全面启动,通过一系列重点工程,将构建起多源互济、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水网体系,为农业发展增添强劲动能,为乡村振兴铺就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