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社区公益大讲堂上,老师为学生讲解国学文化知识。李祥玲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李珊珊)暑期以来,河北省衡水市文化场所与社区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举办多彩公益活动、开设贴心公益托管班,为全市中小学生打造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成长平台,让孩子告别“宅家模式”,畅享多彩暑期。
公益活动多元体验,给心灵“充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感受传统技艺之美。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衡水市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共青团桃城区委、桃城区少工委联合衡水市春晖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志愿服务站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讲述泥塑技艺历史渊源、传承历程及民俗故事,专业老师讲解算盘起源与珠算文化,孩子们动手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武强县朝阳社区联合春晖义工协会,组织青年志愿者赴武强年画博物馆研学,观摩年画历史与创新成果,体验“雕印绘”技艺,激发志愿者传播热情与传承使命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孩子们讲述泥塑技艺的历史渊源、传承历程及背后的民俗故事。共青团桃城区委 供图
安全科普筑牢防护屏障。假期里,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冀州区古城社区联合“社区合伙人”开展“暖心邻里汇,文明共筑家”活动,志愿者用宣传手册和真实案例为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桃城区幸福里社区举办“暑期安全 童绘平安”青少年绘画主题活动,将艺术创作与安全知识融合,为孩子们编织起温馨的暑期安全防护网。
阜城县古城镇西马村农家书屋,学生们正在阅读。崔贤飞 摄
文化浸润开启智慧之门。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别样的色彩,走进阜城县古城镇西马村的农家书屋,整齐摆放的桌椅、有序排列在书架上的各类书籍,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村里的孩子们正安静地看书、写作业,农家书屋变身 “暑期自习室”;故城县龙海园社区则携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公益活动,大学生志愿者用生动案例解答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为青少年开启科技启蒙、点燃探索热情。
公益托管贴心服务,为成长添翼
精准服务解决看护难题。针对部分家庭的看护难题,衡水市推出精准的公益托管服务。景县招募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讲师,为社区公益大讲堂“多彩假期”暑假班的小学生教授户外研学、生活技能等兴趣拓展课,全县分散设置16个上课地点,累计受众2万余人次;共青团衡水市委联合衡水市先锋青少年志愿服务中心在和平里社区开办暑期公益托管班,为7至18岁学生提供贴心看护服务,课程设置兼顾学习与成长,既有“课业加油站”提供作业辅导,也有创意手工坊、阅读悦分享、生活小能手等趣味活动。
孩子们在公益暑托班上认真写作业。韩梅 供图
特色课程促进全面发展。各社区公益托管班结合自身资源,开设特色课程。桃城区路北街道沁园社区以夏令营形式开设暑期社区公益托管班,同时开设书法、围棋等特色课程,孩子们在志愿者看护和指导下写作业、参加公益课程,寓教于乐,丰富暑假生活;安平县惠祥社区聚焦双职工家庭需求,提供作业督导、兴趣拓展等服务,日均服务学生30余人次,还计划建立课业资源库,联动教育机构开设科普手工等兴趣小组,完善全链条服务机制。
河北省衡水市文化场所与社区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全市中小学生编织起一张丰富多彩、温暖贴心的暑期成长网,诠释了对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不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假期,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自我保护、探索求知与积极向上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