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绘就水资源保护新画卷
来源: 衡水日报  李国涛
2025-02-03 14:56:07
分享:

  全市治理支斗农毛渠约2215公里,整治河渠长度393公里;2024年12月份,全市深层地下水位较上年同比回升4.24米、较2018年同比回升11.80米……翻看2024年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答卷,一份亮点纷呈的成绩单映入眼帘。

  去年,衡水市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为统揽,巩固提升治理成效,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探索治水新机制,着力打造地下水超采治理2.0版。

  治理成效持续巩固

  2024年,全市明确新增压减地下水开采量3321万立方米,各县市区统筹推进节水控水、引水调水蓄水、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河湖生态补水等措施。经初步评估,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业、水利等措施全部完成年度压采任务。

  聚焦农业灌溉,充分发挥联合办公会商机制,每天开展地下水位埋深监测,密切掌握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特别是结合春灌情况,形成春季灌溉复盘情况报告,为农灌用水安排提供科学支撑。加强取水井日常巡查检查,严格实行“三级机井管理机制”,非农机井全部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对全市范围内31636眼深层农灌机井安装取水在线计量监测设施。2024年12月份,全市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埋深62.91米,较上月回升1.95米,较上年同比回升4.24米,较2018年同比回升11.80米,三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

  持续打好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高质量完成《衡水市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制定出台《衡水市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去年以来,全市共治理支斗农毛渠约2215公里,新建或恢复固定式泵站1164组,整治连通蓄水坑塘139座,整治河渠长度410公里。全面启动实施坑塘河渠清淤扩容、疏浚贯通工程建设,持续加大灌区建设项目申报力度。

  用水效率不断提高

  打开水龙头时,尽量让水流小一点;淘过米的水可以浇花种菜;洗过衣服的水还可以冲马桶……去年以来,市水利局节水宣传实现常态化,全社会节水意识日益增强。

  衡水市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办理延续农业灌溉取水许可证2936个。持续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实现取水许可和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计划用水全覆盖,年取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的12家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纳入市级名录,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263家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纳入县级名录。

  科学精准引调外来水,灌溉期统筹调度,坚持先槽蓄、再灌溉,去年,累计引调农灌外调水8.2498亿立方米。实施河湖生态补水8.51亿立方米,滹沱河、卫南运河全线贯通,河道生态基流得到恢复,为衡水湖补水0.57亿立方米,衡水湖始终保持19.5米以上生态水位。深挖江水消纳潜力,打通江水置换堵点,2023—2024江水调度年全市完成江水消纳量20685万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衡水市积极探索治水新机制,不断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衡水市用水权交易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累计形成9笔水权交易,交易水量2142万立方米。编制完成《衡水市非常规水利用规划》,去年完成非常规水利用量不少于0.79亿立方米,加快推动故城县再生水利用配置国家试点。

  河湖生态明显改善

  全市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分级分批开展河湖长全覆盖培训,积极推动市县乡村4100余名河湖长履职尽责。持续加强水域岸线管控,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开展傍村河湖环境整治,对涉河建设项目全覆盖检查,确保批建相符、河道畅通。

  高标准推进幸福河湖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去年建成河北省幸福河湖20条,其中桃城区滏阳河、安平县滹沱河、饶阳县滹沱河等5条(段)河流被评定为五星级幸福河湖;武强音乐公园水利风景区获批河北省水利风景区称号。索泸河、江江河等15条河流全部完成健康评价任务。在衡水湖、大运河景县段探索建立司法保护基地,与沧州市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及跨界河长合作协议》,创新建立“河长+部门分包”“河长+五级网格员”责任落实机制,每月组织开展全市河湖清理整治现场观摩拉练,有效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水平。

关键词
衡水,地下水,生态,河湖环境
责任编辑:胡竞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