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实现市县两级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
来源: 冀云  张文婧
2025-10-17 09:32:11
分享:

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卢婉凤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文婧)10月16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解读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该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

修订后的《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单行本。衡水市水利局 供图

  发布会现场,衡水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勇对《条例》修订背景及内容、条例解读及实施以来的成效进行了介绍,2021年3月,衡水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全面贯彻衔接国家和省新出台的节约用水条例,落实各项节水政策,该市又分别于2021年11月和2025年7月对《条例》进行了两次修订。修订后的《条例》共八章五十三条,包括总则、节约用水管理、农业和农村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系统规范差异化水价机制。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单位超计划用水的,加倍征收水资源税;对公共供水非居民用水大户,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城镇居民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

  强化节约用水的管理措施。衡水市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制度。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单位和公共供水非居民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并逐步推行水预算管理。明确取用水应当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优先使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推广使用非常规水。

  界定各行业的节水管理规定。《条例》将农村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分别单列一章。农业节水方面,加强农业用水的计划与定额管理,推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安装;严禁新增农业灌溉机井,禁止新增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农业灌溉面积,严格控制农业灌溉用水规模和地下水开采量,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及农村生活节水。工业节水方面,合理确定工业发展布局和规模,严格控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强化工业园区水循环利用。城镇节水方面,按类型分别对公共机构、服务业、居民小区和景观环境节水进行了不同的要求,加强供用水设施的维护管理,推进实施节水改造,采用低耗水和循环用水节水技术,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

  强化非常规水源的利用。重点制定了雨水和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条款,并分别在农村、城市等领域对雨水和再生水利用作出了制度规定。加大对再生水厂与再生水输配管网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

  厘清相应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阻碍节水监督执法责任等内容,确保《条例》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能落地、见效果。

《衡水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宣传现场。衡水市水利局 供图

  《条例》实施以来,衡水市节水工作成果丰硕,多项指标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衡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2022年11个县市区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提前三年完成省任务指标,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在省内率先落地落实。全市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由2014年的73.4米回升到2024年的62.91米,2024年下半年深层地下水位近三年累计水位回升6.30米,位居全国第二名;今年上半年全市深层地下水位埋深同比回升0.18米;全市8076.6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全部清零。

  衡水市构建全域节水的立体格局,在农业领域,大力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不断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在工业领域,全市共创建市级以上59家节水型企业,其中省级节水型企业28家,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覆盖率100%;在城镇领域,建成市级以上节水型单位193家、节水型居民小区76家、节水型高校2家,《河北建投衡水水务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及漏损控制节水体系》入选2024年河北“节水十大优秀案例”。

  袁勇表示,接下来,衡水市将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条例》的宣传解读和培训等工作;进一步细化制度措施,确保《条例》落地落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
责任编辑:王永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