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持续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筑牢绿色屏障
来源: 冀云  张文婧
2025-10-17 09:32:00
分享:

  

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卢婉凤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文婧)10月16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衡水市林长制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以来,衡水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国土绿化、省级森林乡村建设、森林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有害生物防控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省级森林乡村——故城县三朗镇尹里村。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发布会上,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王彦春详细介绍了2025年以来衡水市林长制工作的推进情况。

  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衡水市围绕“一环两区”总体布局,聚焦“三网千村”重点区域,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绿化1.54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1.2万亩)的128.3%;完成营林面积23.35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6万亩)的145.9%。在今年4月,省林草局通报衡水市国土绿化任务完成率位居全省第四。

  扎实建设省级森林乡村。重点围绕道路街巷、住宅庭院、沟渠坑塘绿化和环村林建设,高标准实施村庄绿化提升和省级森林乡村建设工作。目前,共栽植各类树木3.44万株,折算面积710.35亩,任务完成率达115.6%。

  森林资源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批准采伐蓄积3.17万立方米,保障森林资源依法保护与有序利用。依法开展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完成29宗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查,总面积19.3277公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圆满完成林草湿荒普查各项内外业工作,调查核实开工率与内业属性赋值完成率均达100%,成果数据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省级改革部署,探索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机制,推动规范流转与规模经营。武邑县成功入选省级集体林权收储经营模式试点,桃城区与武邑县同步纳入省级林木采伐审批管理试点。作为全省首家林权收储机构,武邑县林权收储中心于3月28日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衡水市在林改方面取得关键突破,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衡水样本”。

阜城县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衡水湖湿地候鸟云集。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本轮整合优化后,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地共2类2处,分别为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阜城县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4404.73公顷。因经评估丧失自然属性,故城县里老及河北景洲省级森林公园已申请撤销,《衡水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已于6月17日上报省林草局。

  加强湿地修复与野生动物保护。启动编制《衡水市湿地保护规划》《衡水市重要湿地修复方案》,推动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2025年中央财政衡水湖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结合“爱鸟周”等活动,开展野生动物与湿地保护普法宣传,强化春秋季候鸟迁徙保护、疫源疫病监测和野生动物救助,实施“清风2025专项行动”,启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办结野生动物行政许可事项21件,同步加强批后监管。

  筑牢森林火灾防线。衡水市持续保持森林“零火灾”良好态势,核心在于狠抓责任落实与源头管控。通过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及林业经营单位的四级防火网格,层层压实防火责任;严格野外火源管理,深化“六清”隐患排查,累计清理林边、地边、路边及隔离带1900余公里,出动基层护林人员2.6万余人次;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2万册,发送短信提示3.2万条次;强化与气象部门协作,发布森林火险气象预警预报10期,全方位筑牢森林防火屏障。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构建“内外双防”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精准推进美国白蛾、春尺蠖、杨扇舟蛾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阻隔松材线虫病传入。累计防治林业有害生物124.65万亩次,其中防控美国白蛾105.51万亩次,实现了重大虫害“零成灾”和检疫对象“零传入”的防控目标。

  王彦春表示,接下来,衡水市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衡水贡献力量。

关键词
衡水市,省级,治理,屏障,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王永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