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之“生态衡水”主题媒体见面会现场实录
来源: 长城网  张梅胜 邢梅智 胡竞文 张千
2019-09-12 15:41:00

  长城网衡水讯(记者 张梅胜 邢梅智 胡竞文 张千)9月9日,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以“五个衡水”(即实力衡水、创新衡水、生态衡水、文化衡水、幸福衡水)为主要内容的“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的第三场活动,该场活动围绕的主题是“生态衡水”。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张洪静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张洪静: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今天是本次活动的第三场,主题为“生态衡水”。

  衡水,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风景半城湖”,生态的馈赠,涵养了衡水如画似锦的自然环境。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成为衡水的亮丽名片。近年来,衡水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向着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湖城目标大步迈进。

  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仍然分为观看视频和现场互动两个环节。现在,请大家先观看主题视频。

  “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之“生态衡水”。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4位相关单位的领导,作为本场活动的嘉宾。他们是: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  霍纪东

  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闻发言人、副调研员  王彦春  

  衡水市水利局副调研员  邓义恩

  衡水滨湖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刘振杰  

  参加今天活动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中国衡水(市政府门户网站)、衡水发布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谢谢各位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

  现在请各位嘉宾上台就坐。

  我们现在进入嘉宾与媒体记者互动环节。各位记者朋友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按照惯例,在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

  问题一:您好,我是衡水日报的记者,我想请问衡水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做法是什么?谢谢

  霍纪东: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环保大格局。建立强势治霾领导体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党政主要领导始终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建立系统治霾政策体系。2018年衡水市出台了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并从燃煤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城乡增绿扩容、健全机制和组织保障等6个方面出台了27个专项实施方案。每周一会强力推动。直接解决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存在的实际问题、突出问题,2017年、2018年共召开专题调度会议73次,今年以来就清洁取暖、散煤管控、扬尘治理召开27次。

  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打好精准治霾标志性战役重点是实施六大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清零攻坚战。201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十余轮次拉网式排查,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5526家。散煤清零攻坚战。实现全市域农村散煤清零,2018年实现主城区散煤清零、全市域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入选第一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三年投入130亿元,大力实施多元复合式清洁取暖。在主城区,实施西汽东输工程,替代燃煤及燃气锅炉80台,实现了热电联产全覆盖;在每个县城,都建设一个大型集中供热热源,建成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在农村,大力发展气代煤、电代煤,计划三年完成“双代”91万户。机动车治理攻坚战。建设了12条绕城通道,实现了重型货车不入城。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车辆禁止进主城区。严格非道路机械管理,安装24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并与市级机动车遥感监测平台联网,监督货运车辆尾气排放。联合市交警支队、市交通局开展重型柴油车专项治理行动,对超标车辆严格进行现场处罚。扬尘治理攻坚战。我们组建了扬尘治理专班,将主城区道路清扫保洁范围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常态化开展道路积尘走航监测;所有建筑工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和PM10在线监测设备;所有渣土车全部替换为封闭式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大面积开展国土绿化,减少裸露地面。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战。对全市4762家涉气工业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精细化减排,重污染天气仅对涉气工序停限产,其中对23家标杆企业和103家涉民生领域的企业在各级应急响应期间均免停限产,511家低排放企业仅在红色预警情况下停限产;对全市399个建筑工程项目,在确保扬尘管控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秋冬季可以正常施工,45个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在重污染天气可以不停工;对全市88万辆机动车,仅对高排放车辆实行部分限行。同时,我们对秋冬季期间需要错峰生产的203家企业实行污染排放绩效管理,对绩效评价A级的26家企业免于错峰生产。电厂和重点行业治理攻坚战。投资1.6亿元,启动三氧化硫和湿烟羽专项治理工程,去年完成两台机组治理任务,今年10月底前完成剩余两台,通过改造,使整个衡水电厂的排放达到国内火电行业领先水平。

  谢谢大家!

  问题二:您好,我是长城新媒体记者,请问2019年衡水市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衡水市是怎样部署落实的?具体进展如何?

  邓义恩:今年衡水市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河湖“清四乱”,即针对河湖管理范围内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向河湖顽疾宣战,在全市范围内全力推进河湖“四乱”集中清理整治,切实改善河湖面貌,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一是印发方案,及早部署。制定印发《衡水市河湖“四乱”集中清理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清理整治范围和时间节点要求,并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全面部署“清四乱”工作。二是高位推动,夯实责任。市级总河湖长、市委书记王景武、市长吴晓华签发《加快推进全市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令》(2019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明确要求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涉河“乱建”问题清理整治,并将河湖“清四乱”工作纳入河湖长制年度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并在全市总河湖长会议上,重点针对河湖“清四乱”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县乡村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三是强化督导,确保成效。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市河长办强化协调督导,指导各地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定期通报进展情况。截止目前,全市共排查河湖“四乱”问题819个,已销号684个,销号率84%,剩余问题今年11月底前全部清零。

  问题三:您好,我是衡水晚报的记者,请问衡水市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了哪些重点造林绿化工程?谢谢

  王彦春:近年来,我市紧盯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土绿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深化造林机制改革,重点实施了环湖环城绿化、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建设、县城村庄绿化四大重点工程,全面提高了造林质量,着力打造精品绿化工程。一是环湖环城绿化实现了增量提质。衡水湖及相邻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高新区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核心区和关键地区,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和“绿化、美化、香化”的总要求,首先高水平编制了《衡水湖环湖绿化规划》,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实行了森林围城、森林围湖行动,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周边2000米宽综合防护林带,另外实施了四区城市组团间的生态绿化工程,重点打造了省园博园、市植物园、桃城中湖大道、绿化景观长廊等一批环湖绿化精品生态工程建设。二是绿美廊道建设实现了添绿增彩。全市按照“大体量、宽林带、多树种、大苗木”的要求,坚持单侧绿化宽度不低于100米的标准,重点对我们市内的公路、铁路、河流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打造了大广高速、邢衡高速、大运河、滹沱河等等重点的通道绿化美化工程,打造了一条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绿色廊道的总长度为1200公里,植树造林20万亩。三是林业园区建设实现了绿富结合。全市坚持“生态、高效、富民”的原则,以土地流转为抓手,重点打造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林业示范园区。共建成千亩以上林业园区199个、总面积44.2万亩,形式有生态型、经济型、观光旅游型,打造了阜城县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武邑红梨种植基地、景县城郊森林公园等多个万亩林业示范园区。四是县城村庄绿化实现了生态宜居。县城绿化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首先是全面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大力推进县城环城300米宽以上的生态防护林带建设,结合各县特点打造郊野森林公园。村庄绿化按照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标准,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扶贫工程,开展环村林建设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河渠坑塘、广场游园等绿化美化工程,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森林乡村。

  问题四:您好,我是河北日报的记者,请问近几年滨湖新区管委会在衡水湖生态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有哪些?谢谢

  刘振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衡水湖管委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保护发展理念,不断加大衡水湖保护力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积极推进保护区立法工作。2016年衡水市被正式赋予地方立法权后,在市人大、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完成了《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衡水湖水质保护管理工作上的分工和职责,使衡水湖水质保护工作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立法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

  2.深入进行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2018年,我们再次开始进行本地调查,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衡水学院等院校合作,对保护区鱼类、水生植物、鸟类进行系统调查,发现了白尾海雕、钝翅苇莺、红尾斑鸫、斑背潜鸭等新增鸟类;摸清了衡水湖芦苇、蒲草的面积和分布,以及鱼类资源的现状,为保护区建立数据库实施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3.不断进行衡水湖水体生态修复。一是实施良好湖泊试点工作,部分改善了衡水湖水域的水环境。2012年至今,衡水湖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了富营养化与沼泽化生态调控、湖滨带建设、增殖放流、污水处理厂建设、顺民庄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水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今年完成了衡水湖入湖前置库项目实施,进行衡水湖蓄水期间的水草及垃圾的打捞工作,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二是连续多年实施增殖放流,增加了湖区渔业的产量,增强了湖水的自净能力。为进一步增强衡水湖水体自净能力,建立良好的水体生态系统,2019年3月,撒放鲢鱼苗约100万尾;6—8月份共计撒放青虾苗约8000万尾。三是做好衡水湖生态环境专项调查及安全评估项目。聘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为期两年的衡水湖生态环境专项调查和安全评估项目。目前,已完成中期污染源等调查工作,并在今年8月29日召开了衡水湖生态环境专项调查中期成果评估会,会上评估了生态环境专项调查中期成果的同时,又对衡水湖水体现场“把脉”,对下一步衡水湖水体科学治理进一步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工作建议。

  4.做好衡水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从2014-2018年,国家林草局累计下达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7500万元,用来开展衡水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修建湖堤生态护坡共计22947米,实施了姊妹西岛栖息地恢复、增殖放流、科普宣教等工程项目,以及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由于保护鸟类而作物受损的农户进行补偿,极大的改善了衡水湖湿地生境。今年,我们继续申请了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1200万元,将继续用于受损农田生态补偿及衡水湖小湖隔堤护坡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等项目。

  5.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保护理念提升保护管理能力。

  2016年5月,我们正式启动了中德财政合作衡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2018年3月成功组织召开了青头潜鸭国际保护研讨会,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路线伙伴关系秘书处将衡水湖保护区认定为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的重要栖息地,极大提高了衡水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项目实施许多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不断来到衡水湖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保护发展的新理念,使我们在水资源管理与水体的生态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与管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监测与专项研究、能力建设与宣传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以实现衡水湖进一步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张洪静:

  本场主题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

关键词
“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之“幸福衡水之保障篇”主题媒体见面会现场实录
责任编辑:张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