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衡水讯(记者 张梅胜 邢梅智 胡竞文 张千)9月11日,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以“五个衡水”(即实力衡水、创新衡水、生态衡水、文化衡水、幸福衡水)为主要内容的“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的第四场活动,该场活动围绕的主题是“幸福衡水之保障篇”。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今天是本系列活动的第四场,主题为“幸福衡水”之保障篇。
70年砥砺奋进,70年风雨兼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衡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衡水市以实际行动打造为民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托起衡水人民“稳稳的幸福”。
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仍然分为观看视频和现场互动两个部分。现在,请大家先观看主题视频。
“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之“幸福衡水之保障篇”。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相关单位的领导,作为本场活动的嘉宾。他们是:
衡水市公安局副局长 何凤林
衡水市民政局副调研员 季铁庄
衡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扈传皋
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马增利
衡水市扶贫办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李双星
参加今天活动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中国衡水(市政府门户网站)、衡水发布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谢谢各位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
现在请各位嘉宾上台就坐。
我们现在进入嘉宾与媒体记者互动环节。各位记者朋友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按照惯例,在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
问题一:您好,我是衡水电视台的记者,我们知道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现治根之年,请问市公安局下一步有什么具体举措?谢谢。
何凤林: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期三年,去年为治标之年,今年为治根之年,明年为治本之年,为做好今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各项工作,市局重点采取三项措施:一是进一步扩大线索来源的渠道。一方面,广泛宣传群众,深入走访群众,拓宽举报渠道。我们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涉黑涉恶线索,实名举报一经查实,将兑现奖励,同时为举报人保密。另一方面,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敏感问题,例如黑物业、黑物流、黑金融、黑中介、黑赌场等,以及村霸、行霸、市霸、路霸、网上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土地领域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发挥公安机关专门工作优势,开展信息研判、案件串并,挖掘深层次线索。二是对涉黑涉恶案件坚决深挖彻查、一打到底。对重大案件、重点线索,采取提级侦办、异地用警等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做到案件侦办与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同步推进,坚决还人民以公平正义。同时,加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开展综合治理,堵塞监管漏洞,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三是对各类违法犯罪持续保持出重拳严打高压态势。坚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紧紧围绕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职责,对涉枪涉爆、暴力恐怖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对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努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题二:您好,我是长城新媒体的记者,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一下衡水市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季铁庄: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部门承担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民政就是民生。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宗旨,坚持兜底线与谋发展并重,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作用,进一步织牢织密了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苦难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实现社会救助政策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的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
从2016年以来,先后建立了经济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和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落实了基本生活费。在留守老年人、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中,细化关爱保护措施,明确了家庭、社会、政府部门的职责,保护措施更加细致,实行了信息系统动态管理,落实定期探访制度。
二是与扶贫等部门建立完善防返贫、防致贫长效机制。
全市民政部门与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对现有农村低保对象实行低保“渐退期”政策,坚决防止出现返贫问题;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是整合资源,创新农村贫困失能人员供养新举措。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失能半失能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无儿无女人员是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今年全市通过整合提升现有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县乡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办养老机构资源,建立了“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模式,实现贫困人口“老有所养、安享晚年”。这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解决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的照料护理难题、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重要举措,受到人民群众广泛称赞,谢谢大家。
问题三:您好,我是衡水日报的记者,请问近几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规模是否有所增长?现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政策是什么?
扈传皋:首先,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们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对我们的监督,近5年来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政策设计认真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地生根。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由5年前的35.93万人增长为43.5万人,总参保人数净增7万多人(含离退休人员),年平均增长率6.3%;在职参保人数净增近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7.1%。
自今年5月1日起,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作出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重大决策。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政策是:
问题四:您好,我是河北日报的记者,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请问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如何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
马增利:衡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衡水作为教育大市,校园食品安全责任重大。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校园食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程蔚青副市长、崔海霞副市长三次出席学校食堂提升工作会议,对各地各部门提出具体要求。今年3月份,我局联合教育局印发了《2019年衡水市校园食品安全质量水平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督促落实,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推进我市校园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活动开展6个月以来,成果非常显著,我市的校园食品安全和过去相比,上了一个大台阶。做法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积极谋划,细化目标任务。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全市创建10家省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全市范围内8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级达到良好(B级)标准以上,其中主城区20%学校食堂达到食品安全优秀(A级)标准,80%以上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二是现场观摩,强化示范带动。6月份,在衡水二中组织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和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实地参观衡水一中、河沿小学和衡水二中等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详细了解原料采购存储、食品加工操作、环境卫生消毒等管理制度,邀请相关学校负责人进行经验交流,以点带面,对全市学校食品质量安全提升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指导帮扶,坚持精准施策。我局联合教育部门对全市学校食堂开展调研指导和督导检查,建立台账,做到“一校一档,一校一策”,督促不达标食堂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要求。同时,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加快项目审批和资金投入,保障全市校园食堂提升工作按期完成。四是强化督导,确保整治到位。7月份以来,利用暑期对学校厨房及就餐场所进行改造施工,大力改善学校食堂软硬件条件。联合教育部门对各学校食堂改造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提出具体要求。目前,我们正在对学校食堂的提升改造工作进行中期的验收评价,对改造不达标的学校要求全面整改并进行复查,确保学校食堂改造到位。
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投入改造资金9091.89万元,对全市853家学校食堂进行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全部实现“明厨亮灶”并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率达到100%,14所大中专院校全部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30家学校食堂申请创建省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级达到优秀(A级)标准的100家,占比11.72%;达到良好(B级)标准的695家,占比81.48%。主城区学校食堂共316家,食品安全等级达到优秀(A级)标准的60家,占比18.99%。同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各地清理收回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权,落实校长陪餐制度,建立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学生的就餐安全和营养健康。
谢谢!
问题五:您好,我是衡水晚报的记者,“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今年谋划实施的八大工程之一,请介绍一下该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
李双星:截至2018年底,全市剩余贫困人口21054人,其中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17972人,占全市剩余贫困人口的85.4%,所以说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已成为制约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短板。为补齐工作短板,今年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通过采取压实攻坚责任、推进产业就业、狠抓政策落实、加大投融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等七方面措施,推动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压实。持续落实市级领导包联。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脱贫责任书。各县市区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擂台赛”制度,截至8月底13个县市区共举办“擂台赛”104次。
二是产业就业扶贫得到扎实推进。3月份对乡镇扶贫干部、村支部书记等5100多名基层扶贫干部分10期进行了产业项目专题培训,拓宽了基层扶贫干部的产业发展思路。产业扶贫投入进一步增加,截止到目前,全市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占比达到62%以上。特色种养产业更加丰富,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显著增强,就业扶贫扎实推进,开发扶贫车间190个,实现1101人就业,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各类公益岗位9048个。
三是“三保障”政策全面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方面,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免费健康体检工作6月底已完成,新识别门诊特殊疾病患者1119人。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在2018年基础上提高了5个百分点。教育扶贫方面,“三免一助”等政策全面精准落实,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危房改造方面,省下达我市2019-2020年度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280户,截至8月底已全部开工并竣工249户。兜底保障方面,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2018年的4239元提高到4792元。同时积极探索对建档立卡中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无赡养人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机制,各县市区共排查符合条件人员3388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546人,各县市区正积极对供养中心进行改造提升,确保有意愿的贫困户在年底实现集中供养。
四是投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加大对非贫困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200万元的83%(3461万元)用于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4个非贫困县。4个非贫困县投入县本级财政资金7510.62万元,较2018年增长10%。非贫困县到位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16227.62万元,较2018年增长38.52%。为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
五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截至8月底全市13个县市区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81.7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29000余处。3861个村实现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4682个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完成入户道路硬化1208个村,村庄绿化面积3.8万亩,更换维修新装路灯41592盏,2134个村完成美化整治。
六是调研督导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5个包县督导组对分包县市区加大了调研督导力度,围绕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等重项工作开展全面督导,及时查漏补缺,推动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扎实开展。
七是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巡视反馈举一反三自查发现357个问题和国家成效考核2个点对点问题、举一反三发现173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通过问题整改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提升。
谢谢大家!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本场主题媒体见面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