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第九场)
来源: 长城网  张千 卢婉凤
2021-07-14 15:18:38

  长城网讯(记者 张千 卢婉凤)6月29日上午,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办衡水市“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凤山和衡水市乡村振兴局三级调研员崔林松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办了衡水市“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这个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九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2位市直部门的领导同志来到现场进行发布。他们分别是: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凤山,衡水市乡村振兴局三级调研员崔林松。他们将围绕各自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衡水发布、衡水微讯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冀农融媒体·河北农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何局长进行发布。

  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凤山:

  新闻媒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按照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就全市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把“厕所革命”作为提高农村卫生水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抓手,积极宣传发动、强化工程监管、做好运营维护,全市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积极宣传推动,工作氛围日益浓厚。一是组织调度。全市成立了农村厕所改造提升专班,协调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召开调度会四次、现场观摩会一次,落实国家和省安排部署,指导全市农村改厕工作,督促县市区加快施工进度。二是群众宣传。全市印发了《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指导手册》1000余本,各县市区印发了《致全县群众的一封公开信》8万余份,厕所改造明白纸20余万份。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就近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向仍然使用旱厕的农民群众,宣传农村卫生厕所在消灭病原、减少蚊蝇、保护环境方面的重大作用,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改厕的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改厕的热情。三是示范引领发动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带头改厕,组织未改厕农户到示范户参观,扭转了部分群众的落后观念,促进了改厕工作的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农村厕所改造30393座,占年度任务的55%。

  强化工程监管,改厕质量逐步提高。为把农村改厕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在改厕各个环节严格落实质量要求及监管责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一是加强施工队伍培训。各县市区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等方式,组织施工队观看厕所改造技术光盘,学习《农村厕所革命政策与知识问答》、《农村改厕实用技术》、《农村户厕建设技术》等技术规范,确保了施工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加强工程监管。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进行现场检查,部件质量不合格的,一律不予使用。规范施工程序,严格按照改厕标准统一施工,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明确施工队伍保修责任。加强对改厕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巡查,委托监理公司对施工流程、厕具材料设备及施工安装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逐个整改,确保改一户、成一户。三是扎实做好问题厕所整改。在推进厕所改造的同时,全市还认真开展了对往年问题厕所的排查摸底,对已建成的厕所逐户排查,发现问题厕所,逐个登记,实行清单销号管理,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行立改的,纳入今年的改厕任务,确保农村卫生厕所质量合格、群众满意。

  做好运营维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在推进农村厕所改造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厕所后续服务机制建设。一是建立粪污清淘机制。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村集体组织清运、“乡镇管理+服务站”和市场化运营等不同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配备各种类型抽粪车1081辆,基本满足了农村户厕清淘需求。二是建立维护机制。对于厕具损毁不能使用的,在厕具质保范围内的,由中标企业无偿维修或更换零配件;在质保范围以外的,鼓励第三方公司设立维修服务网点,或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维修服务站,确保维修服务及时便捷。目前,全市已建立厕所维修站(点)91个。三是建立粪污处理机制。为把好粪污“出口”,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有管网的城郊村,将厕所粪污通过管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实行城乡厕污一体化处理;对未铺设管网的村庄,组团建设粪污中转储存罐,及时收集粪污进行二次发酵,然后接入乡镇污水处理站或由固液分离车干湿分离,粪液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粪渣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用心用力、做实做好农村厕所改造这一民生工程,让广大农民改得成功、用得满意,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地见效,谢谢!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接下来,请市乡村振兴局崔局长进行发布。

  衡水市乡村振兴局三级调研员崔林松:

  首先感谢各媒体多年来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把“三精准”、强化“三保障”、紧盯“三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6个贫困县于2017年(武邑、饶阳、阜城、枣强)和2018年(武强、故城)先后脱贫摘帽,1001个贫困村到2019年全部脱贫出列,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7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00元。健康扶贫、集中供养等多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电商扶贫、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等多项典型案例被国家和省推广。涌现出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先后有87人和49个集体获国家和省脱贫表彰,李双星同志荣获“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武邑县荣获“国家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年度考核中,我市一直保持“好”的等次。今年以来,我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研究制定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持续推进产业就业,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们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保持资金投入总体稳定,强化乡村振兴资金保障,2021年市本级投入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850万元,较2020年增长5.4%。目前已到位各级衔接资金共6.6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8亿元、省级资金2.8亿元、县级资金1.4亿元。二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定期分析调度机制,对重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一周一统计、一月一提示、一季一督办、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三是持续推进产业就业。开展产业就业帮扶工作排查,全面排查脱贫人口有无产业就业项目减少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对因项目减少影响收入和返岗复工率低的县向县领导小组下达督办函,由督导组现场督办,确保脱贫人口收入不降低,不发生返贫致贫情况。经全面排查,产业项目收益持续稳定,1001个脱贫村全部实现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692个,10万元以上的258个。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2020年的101.2%,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人数达到2020年的233.8%。四是扎实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印发《告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将监测标准、申报途径、咨询电话等内容逐项公开,确保群众知晓防贫政策,多渠道拓展预警发现渠道。各县市区都设立了500万元以上的社会救助基金,同时按农村人口的10%、每人50元的标准设立了防贫保险或基金。市县乡村建立了9079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防贫监测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及时发现、及时识别纳入、及时救助帮扶。将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0.9万人全部纳入我市防贫监测预警系统,对发出预警信息、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核实救助,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防止返贫致贫。截至目前共救助1419人,全市没有一例返贫致贫问题发生,谢谢!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按照惯例,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开始提问。为让更多的记者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一、衡水日报:市乡村振兴局在月初刚刚挂牌成立,请问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任务是什么?

  崔林松:今年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将扶贫系统重组为乡村振兴系统,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经省委编办批复,市县两级扶贫办重组为市县乡村振兴局,至6月5日,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局全部完成挂牌。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重点人群,在防止返贫上持续用力。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帮扶,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成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二是聚焦重点区域,在深化帮扶上增强合力。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对我市6个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重点支持。深化定点帮扶,确定帮扶需求,细化项目计划,确保帮扶项目落实效果好。三是聚焦重点任务,在乡村建设上寻求突破。以县为单位,科学规划村庄,谋划建设项目,探索推进机制,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效组织,协调推进。

  二、河北日报:请问何局长,刚才您介绍了全市农村厕所改造的总体情况。请您介绍一下,衡水市在厕具维修、粪污清掏等后续服务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措施?

  何凤山:农村厕所改造,关键是农民群众用着方便,用着满意,为了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今年来我们在改厕的同时,重点抓好厕具维修、粪污清掏等后续服务工作,一是建立了厕所清掏机制。为解决农户“抽粪难”,各县市区都聘请了专业服务公司,负责厕所粪污的收集和运输。以抽运及时、价格合理、群众满意为标准,根据辖区内改厕村庄数量、服务人口、运输距离等因素,分片区设立农厕服务组织,开展清运服务。目前全市配备大、中、小各种类型抽粪车1081辆,建设粪污收集站点203个,全市114个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县市区政府还采取以车辆入股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减免改厕农户的清掏费用的形式,减轻了群众负担。二是建立了厕具维修服务机制。各县市区引导厕具生产供货企业或其他经营者成立维修服务公司,开展厕具维修服务。在产品、工程质保期质保范围内出现的问题,维修费用由供货企业或施工单位承担,超出质保期质保范围或人为损坏的,维修费用由农户承担,实行低价有偿服务,切实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已经建成厕具维修站点91个,配备人员239人,服务能力基本覆盖了所有改厕村庄。建立农村改厕投诉举报制度。为了及时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各县市区建立农村改厕投诉处理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确保群众对农村改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监督,改厕后续服务问题当然也在举报范围之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保障了改厕后续服务的及时畅通,谢谢!

  三、河北共产党员网:防贫监测和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请问在防贫监测和帮扶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崔林松:今年以来,在防贫监测和帮扶方面,除了做好宣传防贫政策、设立救助基金、建立监测队伍、预警系统监测等工作外,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开展集中排查。我们刚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全面排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稳定实现、有返贫致贫风险的是否及时认定纳入监测范围、风险消除户是否做到稳定消除风险等内容。经全面排查,全市新增监测对象39户。以后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日常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定期走访和部门筛查预警,确保防贫监测救助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无遗漏。二是做好精细管理。通过定期走访排查,做好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对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给予及时识别纳入、开展救助帮扶,防止返贫致贫。指导各县市区建立防贫监测帮扶台账,制定监测防贫对象帮扶计划,对监测防贫对象实行一户一案一台帐管理。三是实施精准帮扶。针对返贫致贫风险因户施策、精准救助。对于绝大部分脱贫人口继续加强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特别是把就业稳定好,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稳定就业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依托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给予救助,落实好兜底保障措施。

  四、长城新媒体:全市农村改厕量多面广,产生的厕污是如何处理的,怎样才能做到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何局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衡水市在这方面有具体做法和模式?

  何凤山: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20年6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衡水市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明确要求到今年底,基本达到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覆盖,2022年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近年来,各县市区在扎实推进农村改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坚持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利用和农村改厕一体谋划设计、一体组织推动、一体督导落实,在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2020年,武邑县厕所粪污一体化处理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之一。近两年来,各县市区、各乡镇借鉴武邑模式,结合自身实际,配套建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粪污收集利用体系。

  衡水市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一是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对城镇污水管网可延伸覆盖到的以及配建污水处理设施的464个村庄,采用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纳入污水管网,实施一体化处理,该模式覆盖8.1万户。二是集中式无害化处理模式。以县为单位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联村配建若干个大三格式粪污储存罐。以小型抽粪车入户清掏厕所粪污,倒入大三格储存罐中转,粪液纳入或转运到县乡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粪渣作为有机肥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目前,武邑县、枣强县、武强县、故城县、安平县、高新区等6个县市区采取此类模式,累计建立大型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35个,覆盖村庄1600多个。三是分散式移动处理(固液分离)模式。配备若干辆粪污固液分离车和小型吸污车,小型吸污车入户清掏粪污以后,输送到随行的固液分离车内,由粪污固液分离车现场固液分离,分离后的粪渣直接返田做成有机肥原料,粪液处理后,可以达到农田灌溉相关要求,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目前,我市桃城区、深州市、饶阳、景县、阜城、滨湖新区等6个县市区采取这种模式,覆盖村庄2300多个,其中景县、阜城两县正在建设大型粪污处理厂,对厕所粪污进行深入处理。四是分散式无害化处理模式。冀州区配建了34个粪污储存罐,引导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推广等项目,将发酵后的粪污与供水管道一体,作为农作物有机肥使用,实现了粪污就地消纳,资源化利用。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好的,如有媒体需要深入采访,会后请与相关部门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衡水,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常虹
TOP